(通讯员 范雪琦)9月3日上午,beat365亚洲体育在线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集体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院领导班子、系主任、教师支部书记、师生党员代表参加学习。学院党委书记朱伟主持学习会议。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重大贡献,深刻总结了这场战争带来的历史教训、时代启示,激励我们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会议强调,学院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依托党委会“第一议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教职工集中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团日活动等,深入开展伟大抗战精神学习教育,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从伟大抗战精神中读懂“科技报国”的初心源头,从阅兵硬核实力中锚定“科技自强”的奋斗方向,感悟崇高精神,砥砺强国信念,凝聚奋进力量,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更多力量。
在教室、实验室……学院师生以支部、班级等为单位,认真收听收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直播,备受鼓舞,反响热烈。

学院组织员樊鹏:当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整齐的高端装备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时,内心倍感激动,深刻感受到国家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国防力量的日益强大,尤其看到航天参研的武器装备列阵而过,也清醒认识到时代赋予我们这代人的责任与使命。作为高校党务工作者,我将强化党建引领,对照“对标争先” 建设的目标要求,探索建立党建引领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长效机制,为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航天杰出人才。
智能探测系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孙伟:阅兵仪式上,先进装备整齐列阵,科技强军的硬核实力令人振奋,这背后是无数科研工作者攻坚克难的付出,更是国家综合实力跃升的生动缩影。作为教育工作者,身上肩负着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重任。要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不断进行创新,与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际科研项目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科技强军、科技强国不断贡献力量。
学院团委书记郑瑞博:今天和同学们一起收看阅兵仪式,大家眼中紧盯屏幕的专注光芒、看到受阅方阵时自发响起的热烈掌声,每一个瞬间都让我真切感受到青春力量的蓬勃脉动与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学院团委将以“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为重要契机,引导同学们把此次观礼作为成长路上的新起点,既要让“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信念深植心底,更要把对祖国的赤诚热爱,转化为面对难题时敢闯敢试的勇气,通过航天科普实践、红色研学走访、科研创新竞赛等活动,让同学们锤炼本领、提升能力,真正把青春奋斗的足迹印在服务国家航天事业与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上。

测控通信系博士生党支部书记张倩:阅兵仪式上,搭载先进通信与测控系统的装备方阵驶过天安门,让我感受到了科技赋能国防的强大力量,这将激励我不断前行。作为博士生,我们时常会面临算法卡壳、实验数据不理想、项目推进遇阻等科研瓶颈,我们要学习前辈们“没条件就创造条件”的韧劲,无论是复杂电磁环境下信号抗干扰技术的突破,还是深空探测中测控链路时延优化的攻关,抑或是卫星导航定位精度提升的探索,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成为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点点星光。

钱学森班党支部党员窦佳玥:看着阅兵中那些搭载着顶尖科技的装备驶过广场,我总会想起钱学森先生“回国搞科研,再难也要干”的坚定,这份“把一切献给国家”的赤子心,正是我们钱学森班学子最该传承的精神底色。作为空间科学领域青年学子,对我们而言,“传承”从来不是一句口号,是在课堂上把每一个理论学深悟透,在项目中主动承担难度更高的任务,为后续科研打牢基础。把个人追求融入航天强国建设,用扎实的研究成果回应时代召唤。